嘉兴南湖。 嘉兴市委宣传部 供图身处上海、杭州两座超级大都市之间,嘉兴无疑是低调的。就像家里那些没有受到特别关注的孩子一样,它默默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我注意到一个数据。2021年,超越苏州、佛山,嘉兴成为当年全国唯一一个人口增量超10万人的普通地级市。
语言有时并不诚实,人的脚却是最诚实的。我们时常说,老百姓会用脚“投票”。在全国人口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人口增量往往就是城市吸引力的“忠实”体现。
(资料图片)
2021年5月5日,浙江嘉兴,南湖区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内,市民正在“智能健身驿站”晨练。 视觉中国 资料图老百姓选择一个城市,不会是无缘无故的,简单来说就是安居、乐业。有钱挣,有饭吃,环境还友好且优美,人们自然纷至沓来。如何看待嘉兴这些年的发展?
我借用“取势、明道、优术”这一视角来进行观察。一个视角或理论框架的说服力并不在于其如何复杂,而在于其充分的说服力。
“取势、明道、优术”这一视角适合用于观察嘉兴这些年的发展成绩。
取势何为“势”?
在我看来,“势”就是形势、趋势、大势。
一个人的发展,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个人如此,城市亦然。嘉兴这些年的发展就是顺势而为、乘势而起、因势利导。
具体而言,嘉兴这些年面对的这个“势”就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势,就是中国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就是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大势。
我们在合肥崛起的案例中看到了中科大的重要角色,也明白了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的关系可以“密切”到何种程度。中科大之于合肥,其影响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凌云任职合肥市长期间曾专门撰文讲述中科大与合肥的关系。她说,一座城市,一所大学,风雨携手50载。合肥,把倾城之爱给了这所大学。中科大的发展常常被写入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说安徽举全省之力支持中科大的发展也毫不夸张。
相比而言,嘉兴区域里面并没有一所可以和中科大比肩的高校。但没有不代表就可以不努力,没有“势”,也可以借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地嘉兴就是一种借势,这一借,就是20年。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创新浙江”微信公众号 图2003年,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大力支持下,浙江省与清华大学联合举办的新型创新载体——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长三院”)正式成立,并落地嘉兴。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个以清华大学为依托,立足浙江,面向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多层次多方位探索打造的浙江首个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在整合优化全球智力资源引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全方位创新服务支撑平台、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数据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更直观的感受:仅2021年,清华长三院就新增投资孵化上市公司12家,有7家企业被评为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
在清华长三院座谈期间,院长助理娄景辉重点介绍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令我影响深刻。
政府、产业、大学、科研、金融、科技中介、市场应用,这七个要素构成了新型创新体系。这一体系以“学”与“政”为基本,以“研”为出发点,借助“产、金、介”的协同支持,达到最后“用”的目标。“七位一体”,关键在一体。
2023年1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深根计划”秀洲创新中心启动。 嘉兴在线 图他跟我介绍了最近在嘉兴地区力推的“深根计划”。用官方的表述,“深根计划”就是“深根院地合作、建设创新嘉兴”行动计划,旨在充分发挥嘉兴作为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的创新生态优势和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科创平台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嘉兴发展,加快打造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新城。这个计划致力于院地合作打造一个创新的嘉兴,支持嘉兴全城创新。
他还跟我说,这些年来,清华长三院和嘉兴的合作非常愉快,“我们是互相成就的”。
嘉兴现任市委书记陈伟履新当月,也就是2022年9月,就造访了该院并对未来的合作前景寄予厚望。
在今年1月28日召开的全市三级干部大会暨智造创新强市建设推进大会上,陈伟提出了推动嘉兴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的目标。这也意味着,清华长三院在嘉兴未来“智造创新”的新征途上将有更重要的角色。
套用上面的一句话来说,一座城市,一所研究院,风雨携手20载。嘉兴,把倾城之爱给了这所研究院。
大势可期。
明道
大势之下,就是明道了。
在我看来,“道”就是方向、战略、规律,明道就是明确发展方向和战略、遵循发展规律。
梳理近年来的嘉兴发展方向和战略,非常明确:抓牢制造业,推动嘉兴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力推海河联运……
这几年,我跑过很多制造业立市的城市。我发现,这些城市接待我的工作人员大多很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一种自负,而是源于对自己产品竞争力的信心。
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的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 嘉兴市委宣传部 供图“我们30多年就专心做一种产品:空调压缩机,终于做到了全球行业第一。”徐耀法对我说。他是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西贝拉”)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在公司的官网首页上,他们自信地称呼自己是“世界冰箱的心脏”。公司年产销冰箱压缩机4000万台以上,远销40多个国家的70多家冰箱企业。
嘉兴当地的朋友跟我说,嘉兴的制造业企业你看多了之后就会发现,规模未必有多大,产品也未必有多种,但单一产品市场占有率却不低。
我问徐耀法,疫情期间加西贝拉的出产量有没有下降?他说,没有,还增长了不少。
产品制造出来了,没有便捷的交通也会成为“梗阻”。
在嘉兴港乍浦港区的春暖乍寒的风雨中,我看到了嘉兴海河联运的气势和繁忙。
这里是浙北地区唯一出海口,拥有自然海岸线74.1公里,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和建港条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海河联运港。
数据更直接:今年一季度,嘉兴港进出港船舶26805艘次,同比增加19%;货品吞吐量3210万吨,同比增加7%,其间,集装箱吞吐量71.4万标箱,同比增加22%。各项数据增加率继续领跑全省。
目前,嘉兴港海河联运航线总量已增加到23条,海河联运船舶运力增加到118艘,重点保证了七星、宇石、尖山、德清、长兴、东洲等首要航线运力。
嘉兴港拥有前海后河的独特优势,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合作港,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85万标箱、增长28.4%,增速列全国集装箱吞吐量前20强港口第1,今年3月开工建设第二条外海航道,正在建设连接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内河码头,推动海河联运惠及更多企业,预计到2025年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500万标箱,力争进入全国港口前10。
海运就像人体的大动脉,而内河航运就是一条条毛细血管,海河实现联运,血液就在人体中顺畅流动,互通互联。
2021年7月13日,浙江嘉兴,航拍嘉兴港乍浦港区的进出口集装箱堆场。视觉中国 资料图便利还不止于海河联运。海港、空港、陆港联动,就全面打通了嘉兴的“任督二脉”。事实上,嘉兴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也取得突破,该项目列入浙江交通强省建设十大标志性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嘉兴机场将于2025年建成投用,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长三角航空联运中心。高效便捷公路枢纽建设走在前列,高速公路密度居浙江省首位,所有镇(街道)15分钟内都可以上高速,开车到浦东、虹桥、萧山等国际机场均在1小时左右。
优术
取势、明道之后,就是优术了。
“术”就是技术路线,就是实现路径了。
我仔细研读了近年来嘉兴各级党政文件和领导视察新闻稿,嘉兴在“优术”上的有这两点值得重视。
第一点就是温和的营商环境。
在南湖区政务服务和数据资源管理局行政服务中心里,我看到工作人员的座位和办事人员的座位被设置在一个共同的“小包间”里,以便于“平等交流”。他们称为2.0版的政务服务。
南湖区行政服务中心敞开式办事环境。 嘉兴市委宣传部 供图这种座位的设置是我不熟悉的。我甚至问了一个“有点憨”的问题:如果起了冲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接待我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嘉兴人都很温和的,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由于长期从事政治报道工作,我看待很多事情并不完全看书面材料或者宣传报道。判断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我有两个私人的“标准”。一个是看营商环境管理机构。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区域成立了专门的、高级别的营商环境管理机构,往往意味着这个区域的营商环境并不如意;如果一个区域的营商环境管理机构并不专门、人也不多,或许是营商环境优良的表现。南湖区营商办的工作人员跟我说,他们的人很少,主要是负责协调工作。这恰恰让我觉得这个区的营商环境应该是很好的。
二个是看当地公务人员尤其是基层公务人员的身材、着装和“气质”。这些年我走访了很多经济长期发展较好的地区,一般来说,很少见到大腹便便的胖子,这说明当地公务人员特别注意身材管理。穿的衣服不一定是大牌,但是裁剪得宜,低调舒适;说话办事也很温和,不会大嗓门,这些都是长期富裕地区公务人员的共同素质。
在嘉兴调研期间,我几乎从每个公务人员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气质”,大家都很平静、安详地生活、工作。一种长期富足、不短缺的生活是可以改造当地民众的,当然也包括公职人员的气质的。
第二点就是“两化”改造。
在嘉兴调研期间,每到一个地方,都能听到“两化”的表述。一开始,我还没理解是哪“两化”,工作人员介绍之后马上就明白了:原来是数字化、绿色化。这对大家来说都并不陌生。
2022年,嘉兴市累计开展“两化”改造诊断6547家,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067项,拉动全市技改投资550亿元。读嘉客户端 资料图2022年初以来,嘉兴在浙江全省率先实施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两化”改造,全年共实施“两化”改造项目1067个,完成“两化”改造投资346.3亿元,带动制造业投资933.6亿元,位列全省第二。用嘉兴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的话来说,“两化”改造是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抓手,实践证明是推进嘉兴产业转型提升的有效路径。
嘉兴要想从“制造大市”迈向“智造创新强市”,“两化”改造一定是最重要的“抓手”。
在我参观的多个嘉兴制造业工厂里,已经很少能看到工人忙碌的身影,而自动化生产线却在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合众
“取势、明道、优术”无疑是一套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方法论和“组合拳”。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合众”。
简单来说,就是人才持续且热烈地交流、融合,最终分不清也不用分清这个人属于哪里。
3月底在嘉兴的两天里,我听了很多“合众”的故事,普遍而平常。有家住嘉兴,每天搭乘高铁去上海上班的案例,也有住在上海,每天往返嘉兴上班的故事。
隶属嘉兴的嘉善县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嘉善片区所在地,正与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谋求更深入的融合。
在祥符荡科创绿谷研发总部,我看到了浙大、复旦、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些长三角区域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身影。这里是示范区重大科创及产业转化平台,由嘉善县联合长三角域内院校合作共建。
在我看来,尽管起步不久,这里被寄予了嘉善未来发展“新引擎”的希望。当地党委、政府期待更多的长三角地区科研人才能够集聚到这里,并落地生根。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助理给我讲述了他们与一群年轻人从无到有打造新能源汽车的生动故事。那个公司就叫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它的品牌更有名,叫哪吒汽车,目前已经跻身新能源汽车第一方阵。
2023年4月21日,2023上海车展,哪吒汽车展台,哪吒GT。 视觉中国 图哪吒汽车起步的地方就是嘉兴桐乡。借由哪吒汽车的热销,汽车产业也成为嘉兴的优势产业之一,实现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跨越,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2022年均突破15万辆,居浙江全省首位。
“合众”不是单向的流动,是相互的流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达致一个无规则的“复杂模型”,就是我们所说的“一体化”。
2022年11月2日,浙江嘉兴,航拍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桐乡生产基地,停车场地上停满了新生产的汽车。 视觉中国 资料图长三角三省一市正向着这样的一种“合众”之境迈进,嘉兴身处其间,更受益于此。结语
浙江这个省份一直为各类研究者看重。
除了濒海这个地理环境优势外,浙江的自然资源远称不上富裕。但是这些年来浙江的发展又是那样坚实而迅速。目前,它的GDP总量已经位于全国第四,未来在哪一年跻身前三并非遥远的事情。
理解浙江的发展,不一定只把目光投向杭州、宁波和温州。理解了嘉兴,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浙江。
嘉兴无疑给“取势、明道、优术”这一套方法论提供了经典的城市运营案例。它的发展战略相当清晰,不拖泥带水,也不云山雾罩。
嘉兴,别名禾城。禾就是水稻、禾苗的意思,寓意丰收在望、生活富庶。这或许也是嘉兴未来的一种隐喻:这座城市,一直就会这样低调且热烈地富裕下去。
(作者陈良飞系“理解城市”项目组成员,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港澳台新闻部总监)
“理解城市”项目是澎湃新闻2023年新春伊始推出的一个城市观察专项计划。我们不仅依靠数据去理解城市,我们更用心去理解它。您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都可以给我们写邮件:chenlf@thepaper.cn。(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